港鐵沙中綫為保古迹 研究土瓜灣站更改 |
港鐵沙中綫為保古迹 研究土瓜灣站更改 2014年06月12日 10:31稿件来源:香港《經濟日報》 (經濟日報圖片) 香港新聞網6月12日電 香港《經濟日報》報道,港鐵沙中綫工程受土瓜灣站發現古迹影響,工程最少延誤5個月,最終是否要搬站及更改走綫,有待評估。 港鐵沙中綫總經理黃唯銘接受專訪時指出,除了古迹影響外,明年港鐵工程將進入高峰期,隧道工人嚴重不足,2018年如期完工的“主觀願望”掣肘重重,最終會否考慮效法西港島綫般建議“飛站通車”,他表示:“迫於無奈的話,要看政府意願!” 沙中綫土瓜灣站的部分隧道豎井工地,早前發現宋元古迹,保育方案要待今年第3季考古報告出爐後再商討,目前唯一肯定的是,車站內的豎井工程滯後,隧道鑽挖機井下組裝工序,未能按計劃展開。 調工序追落後 冀如期2018通車 黃唯銘接受訪問時指出,鐵路設計不能“話改就改”,而是經年的研究,土瓜灣站不能搬,涉及重新設計、環評、刊憲等問題,只能想辦法解決,可能性有很多(見表),但要待政府確立古迹的保育方案才能決定,而有關決定不但影響土瓜灣站的設計,更直接影響沙中綫能否可以如期完工。 早前港鐵指西港島綫西營盤站工程出現技術問題,影響今年年底通車的目標,港鐵與政府想出先通車、“飛站”不停西營盤站的後備方案,獲不少區內市民支持;被問及沙中綫會否仿傚,“飛站”不停土瓜灣站以令通車時間提早,黃唯銘回應指出,以鐵路角度而言,當然是整條綫一起通車最好,對居民影響減至最低,但若“迫於無奈”,就要視乎政府意願:“是全綫開定個別遲開,要視乎‘遲’的長短。”他表示,沙中綫畢竟涉及38萬居民,要顧及他們的想法。 他強調,現時推測言之過早:“要睇下車站受影響程度,才知道整個改動如何配合。”現時正研究施工方法或工序調動,以追回落後進度,期望如期2018年通車;對於“車站博物館”建議,他表示“所有設計都可考慮。” 除了古迹影響外,工人不足亦是導致工程延誤的原因,他表示,沙中綫將於2015年進入土木工程高峰期,但隧道工人嚴重不足,當中包括鑽挖機組裝、維修、操作的專業技術員,以及基層水電工;本港雖然有少量合適工人,但他形容本地工人的工作態度改變,不願為錢拼搏,致人手不足。 請外勞繁複 申請70人批17個 他表示,輸入外勞原可解決短期勞工不足,但引述承建商批評,本港輸入外勞出現3大問題,包括申請程序繁複,批核緩慢,過程往往要9個月至逾年,想聘用的人已不願來或已另謀高就;其次聘用外勞開支、津貼較多,承建商不願負擔,“情願在圍內搶人,搶不到就拖慢工程”。此外,沒學位工人要透過勞僱會申請、有學位的則要向入境處申請,令承建商感到煩擾。 黃唯銘透露,沙中綫工程,共申請了60至70個相關工種外勞,但至今只批准了16至17個,當局若未能解決,勢將拖慢工程進度。 就沙中綫的工程進度,運輸及房屋局回應表示, 路政署與港鐵正研究調整工序、修改原訂施工方法,以及就車站設計制定適切的修訂方案,以期達至既能保育考古發現,亦盡量減低對工程進度影響。 |
- Nov 07 Fri 2014 15:31
港鐵沙中綫為保古迹 研究土瓜灣站更改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